世界週刊2025年5月18日李亞倫律師移民信箱: 1. I-140裁決 取決於公司狀況 2. 不為公司工作  I-485惹質疑 3. 重回離職公司  I-485恐嚴審 4. 兩個服務中心辦I-140 時間低於350天

刊登於2025年5月18日的世界週刊移民信箱上(剪報)

1. I-140裁決 取決於公司狀況

一讀者問:
本人在創業公司做教育諮詢管理,PERM(勞工紙)遞交日是2023年9月,至今還沒收到消息。我焦急等待中,無奈被公司裁員了。公司願意讓我在薪資名冊上留一小段時間,但不會太久,並將幫我把I-140外籍勞工移民申請辦完。公司目前不景氣,可能幾年以後又好了,所以可能幾年以後幫我遞交I-485。 EB-2開始辦到現在三年了,最後關頭的優先日期(PD)一定想保留下來,否則之前都白辦了。

我的問題是:我現在該怎麼辦?如果我現在離職,I-140辦的時候會有問題嗎?之前公司因為勞工局的薪資定的比較高,因為公司的盈利不夠,所以公司幫我加了到了勞工局提出的標準。我在I-140遞交之前離職,會影響I-140的批准機率嗎?這樣薪資會短,如果3、4年後排到了,公司還願意幫我辦完I-485,我要怎麼做?我聽說,拿到綠卡之後還需要為雇主工作半年以上才行?公司勉強願意幫我遞交I-485或境外辦理移民簽證,但不一定願意再僱用我6個月。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李亞倫律師答:
根據法律規定,如果公司在永久居留申請獲得批准時無意僱用某人作為永久僱員,則公司不應為其擔保申請I-140。話雖如此,I-140 申請的裁決更取決於公司的財務狀況以及受益人是否符合 PERM 勞工認證的資格。現在,有關離開公司的問題在申請調整身分或海外移民簽證辦理時變得更加重要。屆時,可能會出現有關您離開公司以及贊助的真實性的問題。對於您的另一個問題,因勞工申請成功的移民申請人應該在公司待六個月是一個好想法。然而,美國移民法並不是束縛奴役的憑照,因此,如果有短期就業的充分理由,員工在公司停留的時間可能會短。

2. 不為公司工作  I-485惹質疑

一讀者問:
如果在申請文件裡提到了很多在公司做的事情,以後優先日期(pd)排到了但是不在這個公司或者沒有工作了,還可以用這個I-140交I-485,或者在境外辦理移民簽證嗎?會不會被移民官質疑?

李亞倫律師答:
就您的問題而言,我假設 I-140 (外籍勞工移民)申請已經獲得批准,並且您正在等待優先日期的排期。只有當公司在流程結束時真誠地有意按照勞工證申請和/或移民簽證申請中規定的相同條款僱用您時,您才應該使用 I-140 申請批准單提交 I-485 或在海外移民簽證流程。請注意,最終裁決時可能會詢問您不再為該公司工作的原因,以及該公司為什麼會繼續為您贊助綠卡。

3. 重回離職公司  I-485恐嚴審

一讀者問:
我三年前離開公司A,跳槽到B公司。當在A時,我的I-140已經批了,在排隊等著交I-485。現在,B公司正在幫我辦申請綠卡前的勞工證PERM,最終材料準備提交,PD已經current。 A聯絡我,希望我能回去。請問,我如果回到A,能直接交I-485麼?還是需要再重新做PERM呢? A的I-140應該是沒有撤銷的。

李亞倫律師回答:
如果公司A未及時撤銷I-140申請,並確實重新為您提供該職位,您可能可以直接提交I-485申請,無需再次通過PERM勞工紙認證程序。但請注意,USCIS可能會更加嚴格審查您的案件,以確定這是否是真正的雇主希望您回歸的情況,或者只是雇主試圖滿足您獲得永久居留的願望。三年未在公司工作的時間可能會引起審查官員的注意。

4. 兩個服務中心辦I-140 時間低於350天

一讀者問:
我之前遞了EB-3的I-140,鬼迷了心竅沒有自費申請加快。不知不覺等了350天了,狀態還是case was received。想真誠地求建議,現在應該繼續等下去,很快就會有更新了呢,還是應該放棄幻想自費加快呢?

李亞倫律師回答,
根據USCIS的最新時間表,在處理I-140申請的兩個服務中心中,內布拉斯加中心在8個月內完成了80%的案件,而德州中心的處理時間為5.5個月。這些時間遠低於350天。如果您的案件未在此時間內審理完成,您可以提交eRequest(https://egov.uscis.gov/e-request/Intro.do)或與EMMA虛擬助手(https://www.uscis.gov/tools/meet-emma-our-virtual-assistant)查詢,以提交服務請求聊天案件狀態。此外,申請人(非您)可以透過I-907表格提交加急處理申請。

世界週刊2025年5月11日李亞倫律師移民信箱: 持OPT回母國面簽F-1 有一定風險

刊登於2025年5月11日的世界週刊移民信箱上(剪報)

持OPT回母國面簽F-1 有一定風險

一讀者問:
我持有F-1簽證,已經過期,現在是OPT。公司申請了H-1B,但幾次不中。我已經遞交國家利益申請(NIW)申請,正在審理中。我考慮年底回國,面簽F-1。 USCIS在2023年12月更新了對F、M類簽證的政策,允許學生在學習期間申請綠卡,且不會對身分造成影響。一想到聖誕假期又要孤單單單在這裡待著,就忍不住想回國。目前,看到的case是I-140通過後,持有有效F-1往返美國沒有問題。想問遞交綠卡申請後審理期間,回去簽F-1有風險嗎?

李亞倫律師回答,
2023年12月的指導文件明確指出,F類和M類學生必須擁有他們不打算放棄的外國居所,但這些學生仍然可以成為永久勞工紙申請或移民簽證申請的受益人,並能夠證明他們計劃在短期停留後離境。然而,這份指導文件並不保證F-1簽證會被簽發。申請人仍需能證明在完成學業後有離境的意圖。此外,川普當選總統令人擔憂,因為他對移民持負面立場,並簽署了許多行政命令,包括許多與移民相關的政策,這可能會使通常的移民程序更加困難。據悉,一些大學和學院已經建議他們的學生在假期期間避免出國旅行,以減少回程時遇到問題的風險。

李亞倫文章: 我們不建議非必要的出國旅行,尤其是非移民

刊登於2025年5月4日的世界週刊移民專頁李亞倫律師手記

國際旅行仍然是川普政府打擊異議言論的主要目標,而非移民(nonimmigrants)在入境時的權利比永久居民更少,儘管一部分永久居民也正面臨被遣返的風險。一般而言,入境的非移民可被海關和邊境保護局 (CBP) 驅逐出境,無需經過移民法庭程序,除非他們申請政治庇護,根據政治庇護,他們可被納入快速遣返程序。而大多數情況下,永久居民若質疑不准他們入境的權利,則有權在移民法庭接受聽證。

這一切源於川普總統以國家安全為名的競選承諾,以及其簽署的第14161號行政命令,指示政府各機關加強審查與背景調查,要求「識別所有可用資源,以確保所有尋求入境美國的外國人,或已身處美國境內的外國人,皆能受到最徹底的審查與篩選……」——文件編號 DCPD-202500128。

在美國大使館與領事館申請簽證的申請人面臨更嚴格的背景調查;即便獲得簽證,在入境美國時仍需接受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再次審查。持有簽證但無需親訪領事館,或獲免簽待遇的非移民(如加拿大人),也經常面臨比以往更頻繁、更具侵入打擾性的檢查與訊問。這場打擊行動甚至延伸到美國境內,已有超過300名非移民的簽證被撤銷,其中部分人更遭到拘留,標誌著執法力度的重大升級。國務卿馬可·魯比歐表示,若簽證持有人在美國期間被控犯罪,應自動失去其簽證資格。
(過去,美國國務院撤銷非移民簽證時,當事人通常可留在美國,該撤銷措施在其離境時才會生效。)

目前尤其受到針對的是申請首次或續簽學生與交流訪問簽證的個人。許多近期報導都提及國務卿馬可·魯比歐(Marco Rubio)於2025年3月25日發出、未公開的長達1700字電報,標題為”行動請求:對簽證申請人進行加強審查與社群媒體背景調查”,內容說明領事官員在審核M、F與J類學生及交流訪客簽證時必須遵循的程序。領事官員須將特定的學生與交流訪客簽證申請人轉交防詐單位,進行強制性的社群媒體審查。需進行審查的對象包括:

  • 疑似與恐怖主義有聯繫或同情恐怖組織的人。
  • 曾於2023年10月7日至2024年8月31日之間持有學生或交流簽證者。
  • 自上述10月起已被終止簽證者。

據悉,批評川普總統或以色列,可能已構成拒發簽證的理由。領事官員應拒絕任何展現出「對恐怖活動或恐怖組織有某種程度公開支持或倡導」的申請人,這可能體現在「展現出對美國公民或美國文化的敵意」的行為上。

這項措施也似乎是本屆政府整體政策的一部分,旨在使與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和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的接觸過程,變得比以往更加緊張、升高與羞辱,特別是在持非學生與交流簽證來美入境時進行拘留與遣返。例如:一名加拿大人被ICE拘留兩週的經歷、布朗大學學生被拘留事件、過去的酒駕紀錄也可能導致簽證被撤與遣返,甚至連綠卡持有者的背景也會被調查,並因為過往的輕罪或政治活動而遭到拘留,例如:紐約時報報導、CBS新聞報導、新罕布什爾州學生被拘留的報導。

2025年4月5日,《華盛頓郵報》刊出一封名為〈這不是我投票支持的政策〉的讀者投書,作者憤怒地表示:「我兒子的一位德國朋友最近飛往波士頓,卻被移民官員帶到房間裡待了兩個小時。他們搜查她的行李、解鎖她的手機,查看她的所有訊息與照片,試圖找出任何關於川普的負面評論,好將她遣返回歐洲。我自己的一些朋友也聽說過類似的故事,甚至有些人還是綠卡持有者。這類消息正在歐洲傳播,導致人們取消行程。」

另須關注的,還有即將出爐的旅遊禁令,目前最終細節尚未公佈,但草案顯示:43個國家被分類為紅色名單,全面禁止旅行;橙色名單則對旅行實施嚴格限制,旅客(包括移民簽證與觀光簽證持有者)可能無法入境,並須親自接受面談;黃色名單則是給這些國家60天的期限,要求改善對入境者資訊提供不足、護照核發安全不足、以及向遭禁國家人民販售國籍等問題。目前尚不清楚此禁令是否適用於已持有永久居民身分的人。

此外,魯比歐領導下的國務院正任意運用撤銷簽證的權力,以所謂「不符合美國利益」為由,最近的目標是南蘇丹。上週六,他宣布:「即刻起,美國國務院將撤銷所有持有南蘇丹護照者的簽證,並停止發放新簽證,以防止該國公民進入美國。」其原因是:該國拒絕接收一名美國遣返者,而拒絕的理由竟是此人實際上是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公民,而非南蘇丹人。

綜合以上情況顯示,美國政府對非移民的打壓已遍及國內外各層面。非移民在入境時幾乎毫無權利,極易在邊境被拘留與驅逐出境;旅遊禁令即將實施,且移民政策行使充滿恣意,這些都讓身在美國的簽證持有人在考慮是否要從事非必要旅行時必須三思,例如探親、度假、學期間返鄉等。

對於已在美國轉換為較長期非移民身分者,也應慎重考慮是否要到海外的美國領事館辦理簽證蓋章,因為簽證僅作為旅行用途,而美國移民局(USCIS)核發的身分變更批准文件已足以合法居留於美國。一旦身處海外而該國遭旅遊禁令波及,對某些人而言,恐將造成一生無法挽回的災難。

目前看來,這屆政府為了達成其政治目的,願意犧牲美國的旅遊、觀光、國際學生收入與國際形象。